在中国文化里,6和8是两个比较吉祥的数字,6顺8发嘛!扳指算来,我们张林芳所成立已经有六个年头了。摹然回首,往事历历在目! 闲来无事,信手翻开年鉴,不经意间眼光落在律师们的演讲稿上,逐一读来,颇有几些感慨。尤让我心潮起伏的,是主任在演讲会上的总结词…… 小时读书,有很多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和故事。那时候觉得,8年是多么长的时间啊。现在的感受呢——8年,真是弹指一挥间! 想想事务所刚成立那会,我也就一毛头小伙,长得也不帅,谈前途还有点茫然。但诚如我在《我的理想》一文中所感,大海航行靠舵手,人有理想路自宽。一个人的发展,首先要自我努力,其次要有个好的环境(或者说平台),再有就是要有合作精神。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一个都不能少。在一个集体,也是这么个道理。 由此我想到了今年8月的内蒙之行。8月中旬,我和力强参加了市律协组织的内蒙“疗养”行,期间也拜访参观了当地几家律师事务所。尤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内蒙建中律师事务所。在参观建中所后,我和力强谈了很多,我们的看法也比较一致。建中所给我们的最深感受,就是他们化零为整的运作理念,和详尽周到的人文关怀。 所谓化零为整,就是把全所律师的力量有机统一起来,分门别类安排律师的专业和分工,真正做到术有专攻,业有所长。这个道理其实我们并不陌生,律师行业天天在讲,就是专业分工,协调配合的问题,只不过建中所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,而是积极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,且效果彰显。 对于人文关怀,建中所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做到了想律师所想,予律师所欲,权为律师所用,利为律师所谋。建中所有自已征用的土地,有自己盖的办公楼,有律师别墅,有餐厅,有果园,一日三餐可不用自己动手,吃饭不花钱,下班回家不用长途跋涉……律师的心思,只需用在工作上,其他事情基本上不用自己劳神费心。 一个律师事务所能做到这个份上,可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合机构了;有机会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发展,应该是任何一个律师都会梦寐以求的。但是,建中所的发展,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 建中所虽然在性质上属合作所,但支出的每一分钱,都是自收自支,跟合伙所没啥区别。为盖办公楼,盖律师别墅,合作人的分配比例只占业务收费的很小一部分,聘用律师的提成也很低,甚至,对装进律师腰包的那点工资,事务所还千方百计叫律师再拿出来投入基本建设,甚至向律师家属筹集资金。建中所虽是个大所,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行业相比,整所收费基数不是太高,搞基础建设,资金缺口是个难题。对事务所的这些做法,多数律师都表示支持,纷纷解囊相助。但也有人不干,认为这样做他们吃亏。因此,拍屁股走人便是唯一结果。至我们参观时止,建中所的基本建设工程还未最终完成,刚建的律师大楼还待全面装修,还有一部分律师别墅已经拿到规划,今后将陆续动工。建中所87年成立,2001年改制,改制后即着手置地盖房,至今已连续盖了五、六个年头了,律师们还是一如既往的“贫穷”。 由此,我想到了我们的律师事务所。与建中所相比,我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。虽然我们没有建中所那样的恢宏蓝图,也没有建中所那么多的福利待遇,但作为一个发展历史不及建中所三分之一的律所来说,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。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,尽可能给大伙提供一个宽松而不失严谨的发展平台。 由建中所的发展历程,我还切实体会到,作为一个集体,为所有成员创造一种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,是它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,但如果这个集体没有原则和规矩,则必然失去凝聚人心的粘合剂,人心早晚会散,集体也将徒有其表;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,如果只想着从集体中捞好处,而不想奉献,甚至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,不受集体的约束,来去自如,则个人与集体将如水油不能交融,个人兴许会发展,而集体就将成为一副空壳。这样的集体,我们是不会对它有任何感情的。 武侠小说中说,一个人的能力越大,他的责任也就越大。现实中也完全是这个道理。能力绝不是片面的。就拿律师来说吧,收费高或许是证明一名律师是否有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,但绝不是唯一标准。收费能力不等于业务能力,收费高也不意味着能力高。收费数目是工作量(或者说工作结果)的外在表现,业务能力是知识和技能的内在积累,当然这其中包括了社交关系、沟通技巧等实务因素,但最关键的还是对矛盾本质的透彻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准确定夺,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又赖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、社会阅历、学习效果和总结归纳。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需要时间的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而不是在短期内能够拔地而起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。 由此我又想到,在我们所的发展历程中,为把全所硬件建设提升到一定高度,张主任先后两次在合伙人会议上提出降薪要求,主动带头把合伙人的分配比例降到50%以下,以积累资金投入硬件建设。一次是在2001年初, 所刚成立 ,千头万绪,处处需要花钱。作为全所唯一的收费大户,提出降薪,直接“受损”的就是他,而我们几个合伙人收费不过十来万,拿下几个点不过几千块,也就是买一两台电脑的钱;第二次是在2003年,事务所搬家,又是一笔大开支,没有积累,只能再次降薪。两次降薪情况,很多律师甚至都不知道,因为,我们从不动聘用律师的奶酪。现在,我们的队伍相对比以前有所扩大,收费基数相对要高一些,但新办公楼的装修,占用了全所绝大部分预算,且不是一两年内能消化得了的。在非正式场合,张主任自然又提出了降薪建议。这次,我又得准备家庭吹风方案了。 一个人,降点薪并不难,难的是没有分红反而要降薪! 不知不觉中,两个多小时又过去了。突然发现自己扯远了,但辛辛苦苦敲了半天键盘,总舍不得抹去 , 就这样传上去吧……
Copyright © . All Rights Reserved.苏ICP备06053889号
地址:常州市晋陵北路1号新天地商务广场A座15楼
电话:(0519)86612899 88139221 86612035
传真:(0519)86615348 Email:zlf@zlflawyer.com
网站声明:本网站所有文章,除注明转载来源的文章外,所有权利均属本网站所有或行使,任何转载行为,均应与本网站联系并征得同意后方可实施。